半岛平台本报4月29日讯(记者 郝磊)在钢城区大上峪村的山头上,雪白淡雅的苹果花把山头装扮成花的海洋。4月29日,这片果树林的“主人”王庆刚正忙着给果树掐花疏果,“这样结出来的苹果个头大颜色好,能卖个好价钱。”这位多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说话透着一股朴实劲儿。
这片果树林的起源,还要从20多年前说起。王庆刚的父亲王士贵年轻时在村里承包了50亩地,当时种植的是老品种的苹果树,每年毛利收益的两万多元都投入到下一年果树的施肥、打药、浇灌中,这一干就是10多年。随着苹果树的逐渐老化,收益一年不如一年。2000年,王士贵将苹果树全部砍伐种上了桃树和梨树,收益涨到每年毛利3万多元,但相应投入的成本也增加不少。
今年42岁的王庆刚高中毕业便去当了兵。2005年,王庆刚从部队转业,被安置在地方工作,其间他曾因为要回家帮父亲种果树而遭到严词拒绝,“干了一辈子农民,别人都是往外跑,你往地里跑,坚决不行!”
王庆刚屈从于父亲来到了离家近、工资相对较高的机械厂上班。在机械厂,王庆刚一干就是5年。虽然收入不低,但王庆刚一直没打消回村发展果树的念头。2011年,王庆刚再一次和父亲提出要回村发展果树的想法。在王庆刚的眼里,多年的果树没有看到效益是因为父亲的种植方法完全不科学,管理也不规范。
2012年,王庆刚辞去机械厂的工作,回到村里又流转了50亩土地,将果树林面积扩大到100多亩,重新引进高品质的苹果树。做新时代农民是王庆刚对自己的定位。这一年,王庆刚在青岛农业大学进行了专门的果树培训学习,此后的每一年他都要不定期外出学习果树种植和管理知识。
第二年,王庆刚的果树就收益近10万元,去年果树收益突破了15万元。同村村民孙丰成在王庆刚的帮助下也发展了6亩多果树,收入比在外面打工还要高。在王庆刚的带动下,通过党建引领全村陆续有30多户村民都种上了果树,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又回到了村里重新和土地打上交道。
果树林的发展走上了正轨,一个现实问题摆在了王庆刚眼前。最初承包的50亩土地面临到期情况,到期后会怎样,成为困扰王庆刚很久的心头事。从部队转业的王庆刚有研究政策的爱好,他说,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,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,眼看我的果树林发展越来越好,这个政策让我吃上了定心丸。党的二十大报告又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,让我觉得开辟荒山,发展果树林的做法是正确的,眼下已没有任何顾虑,咱就撸起袖子加油干。”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Copyright © 2002-2025 半岛·体育(BANDAO SPORTS)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